御 Mavic Air 2 總體設計 御 Mavic Air 2 硬件、軟件測試 云臺是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點,即使大疆在云臺技術上有深厚的積累,每一款新無人機的云臺在研發和生產上還是有不少攻堅戰要打。 御 Air 2 云臺里配置了最大功耗的主攝傳感器,這也給負責散熱的硬件工程師與結構工程師帶來挑戰。 第一版原型機出來后,研發團隊會頻繁請不同用戶群體來體驗,從資深產品經理到無人機小白,不同角度的建議和意見,最終形成了御 Air 2 的機身外觀、遙控器手感、飛行手感、畫質風格等等。 御 Mavic Air 2 突破與挑戰 1. 8K 延時功能 而背后除了 Quadbayer 陣列的 Remosic 算法技術的支持 ,還有在疫情期間研發團隊的努力。他們一次次突破軟件設計的限制,挑戰硬件的極限,解決存儲空間的瓶頸,克服芯片的限制,從出第一幀,到完整視頻,從花圖到完美的畫質體驗,精益求精地迭代優化。 2.焦點跟隨 研發團隊創造性地將圖像特征算法和機器學習算法相結合,將常見的運動目標(人,車,船)和固定的風景,建筑物的識別跟蹤納入到同一套目標識別算法框架下,極大地提升了識別的精度和效率。同時,軟件中引入了先進的三維地圖構建和軌跡規劃算法,讓跟隨的過程更加順滑。 3.飛行保障 御 Air 2 融合了多個傳感器——GPS、IMU、氣壓計、指南針、視覺傳感器,輸出不同維度的環境信息,并且通過業內領先的融合算法將它們有機融合,針對各種使用場景專門做了特異化的處理,讓大家在不同場景下都可以放心飛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