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外媒報道,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(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)的科學家已開發出全球最小、最亮的深紫外LED,該團隊針對深紫外光源再次對這個結構進行研究,主要聚焦熱阻抗以及像素尺寸對發射功率的影響。三個不同陣列的研究結果顯示,得益于消除熱下垂的優越排熱技術,降低像素尺寸可提升性能。 為了保證整個晶圓的均勻性,研究團隊優化了20微米以下光刻曝光和顯影時間,同時優化了p極歐姆接觸退火條件。研究團隊將直徑為90微米的單像素LED參照物與三個不同的陣列結構進行對比。分別是: 該芯片尺寸僅為5微米,波長為281nm。由這些芯片組成的UVC LED陣列亮度達361W·cm-2。間隙均為5微米。 相比單芯片參照物,324個直徑為5微米的像素陣列在連續波模式下,輸出功率提升了5倍以上,而在脈沖模式下,輸出功率可提升15倍以上。 通過晶圓上測量法(采用500ns脈沖和0.05%的占空比以最大程度降低器件的熱量)發現,帶有鋁散熱片的單個5微米(直徑)像素,當驅動電流為10.2kA·cm-2時,峰值亮度可達到291W·cm-2,是上述提及LED參照物亮度的30倍。 |